血火中办报 歌声中圆梦
《晋察冀日报》1937年12月11日创刊,1948年6月14日终刊,被誉为“边区喉舌”和“抗战文旗”。十余年间,晋察冀日报社人员一手拿枪、一手执笔,翻太行、越长城,与日寇周旋,边打游击边办报,创造了在战火中连续出版2854期报纸的奇迹。
《晋察冀日报》1937年12月11日创刊,1948年6月14日终刊,被誉为“边区喉舌”和“抗战文旗”。十余年间,晋察冀日报社人员一手拿枪、一手执笔,翻太行、越长城,与日寇周旋,边打游击边办报,创造了在战火中连续出版2854期报纸的奇迹。
这里有“九千将士进涉县,三十万大军出太行”的传奇;有“八路军的母亲”李才清冒死守护伤员的大义;有《树叶训令》背后“不与民争食”的鱼水深情;更有“狼牙山五壮士”“平山团”等英雄群体用生命诠释的燕赵风骨……
背景:马兰村,位于阜平县城西南30公里的太行山深处,是晋察冀日报社游击办报岁月中驻留次数最多、累计驻留时间最长的村。晋察冀日报曾留下“八匹骡子办报,三千字里著文”的佳话,在枪林弹雨中,传播了中国共产党的声音和主张,凝聚了抗战信心,被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称
汽车行驶在春夏之交的207国道上,曲折蜿蜒的道路串联起晋察冀日报社旧址、眼药沟、大岸底等红色场馆和乡土气息的村名,也不断闪现脱贫攻坚易地集中安置点、光伏发电产业等标识。记者一行的目的地是河北省阜平县马兰小学,那个距离县城35公里的村小,是“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”
“如果有一天,你来到美丽的马兰,别忘记唱一首心中的歌谣,让孩子们知道,爱在人间……” 每当这首童谣在马兰村的上空飘荡,清澈质朴的童声,总能让人想起那个特别的时刻——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,这群来自太行山深处的孩子,用希腊语唱响《奥林匹克颂》,惊艳了世界。而将他们带
5月23日,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召开,授予60名(组)同志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,其中,邓小岚获全国助人为乐模范荣誉称号。
黄剑(土家族)、宋欢(土家族)、周秀坤 黄剑系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踏梯村村民;宋欢系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踏梯村村民;周秀坤系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陇洞村村民